来源:东吴策略陈刚团队
当前,全球流动性处于什么水平?
从全球视角观察,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总供应量(M2)同比增速是衡量流动性水平的关键指标。目前,该指标处于历史中低位附近宽幅波动,显示出全球流动性整体依旧偏紧。
可以发现,美元指数的强弱几乎主导了全球流动性的变化《万博全站》趋势。从历史上来看,全球流动性往往顺应4-5年一轮的完整美元周期,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规律,背后反映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核心地位。因此,观察美元流动性的变化尤为重要。
当前各指标显示美元流动性总体偏紧,但暂无流动性冲击风险。美元流动性可以从多个层级拆解,包括数量指标与价格指标,还可进一步区分在岸和离岸部分。
从数量角度看,以“美联储总资产 - 财政部一般账户余额(TGA) - 隔夜逆回购”来衡量美国的金融系统净流动性,该指标自2021年以来逐步收紧,目前仍处在长期趋势线下方,提示流动性规模偏紧。
从价格角度看,分不同的融资主体,截至5月9日,国债市场2年和10年美债利率分别为3.88%、4.37%,均处于历史偏高水平;回购市场,SOFR-EFFR表征的回购市场融资成本对于短期冲击变化反应较为敏感,去年开始利差有所抬升,但较19年流动性紧缩及20年疫情的负反馈阶段有明显距离;融资市场中,年初至今企业债信用利差走阔,显示融资成本提升,但未行至历史高位;离岸美元流动性相对稳定,原因在于相较历史危机,当下全球资金对美元的信用度下降。
后续全球流动性将如何变动?弱美元趋势下宽松是必然。
出于特朗普平衡财政、缩小贸易逆差的目的,弱美元是大势所趋,全球流动性将由紧转松。
一方面,美元信用根基有所动摇。长期以来,美国依赖“贸易逆差 + 资本顺差”的模式,支撑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。疫情期间,美国政府的宽财政刺激进一步加大这一循环体量,促使美元高估,同时造成了美国政府高额的财政压力与全球生产/消费结构失衡的局面。当下,美国试图通过关税等政策缩小贸易逆差,但也直接削弱了非美经济体通过贸易获取美元的能力,从而冲击美元在全球的流通与储备地位。从全球流动性角度出发,这意味着美元信用正面临挑战,美元料将走弱。
另一方面,降息周期中美元利率有望下行。特朗普平衡财政的核心抓手之一就是减少利息支出,因此美元利率下行是一个必要条件。短期由于关税政策及其影响程度不确定性较高,美联储难以给出清晰的利率路径指引。但中期维度,考虑到美国利率水平仍较高,对经济活动形成限制,在经济衰退压力提升背景下,美联储有望于下半年重启降息,带动美元利率下行、全球流动性趋松。
从美元周期角度看,弱美元将持续至明年6月后,期间全球金融条件有望逐渐放松。我们在《会不会出现风格“逼空”》中指出,历史上一轮弱美元周期大致持续时间是2年至2年半,若从去年6月开始算,本轮弱美元周期可能会持续至明年6月后,此后下半年将进入中期选举窗口期。作为评判总统功绩的重要标准,股市和经济将重新被摆到重要的位置,这也刚好契合本轮美元下行周期的时点。
全球流动性视角下,A股性价比如何?
全球流动性的宽松将对全球风险资产形成利好,尤其是过去几年强美元压制下相对承压的非美资产。从我们所构建的中美名义增速差和“基于美债的股债收益差”两大模型可以观察到,当前A股在全球视角下具备较优的配置性价比。
一是基于国际比较视角,中美间“名义增速差收敛—利差收敛—股市相对走势均值回归”的推演有望实现。我们曾在年度策略中提出,由于利率和经济互为因果,名义增速差的变动往往伴随利差的变动,而名义增速差及利差的收敛,又是国际比较视角下中国资产相对配置价值提升的核心条件。当前,中美名义增速差(美-中)已由2022Q2的6.6%显著下行至2025Q1的0.1%,中美利差也触顶回落。随着去年9月美联储降息后,国内政策空间打开,沪深300相对标普500逐步走出占优态势。截至5月9日,沪深300已较去年8月末上涨15.8%,期间标普500仅微涨0.2%,标普500/沪深300由1.7倍回落至1.47倍,当前仍处于近5年以来84%的历史高位,结合我们上述针对未来1-2年弱美元周期的判断,A股当前位置的配置性价比较高。
二是从全球资金流视角来看,“股债收益差”模型同样提示当前A股具备吸引力。我们遵循跨国别资金套利的逻辑构建了“基于美债的股债收益差”模型。从历史情况看,每当“股债收益差”从均值以上区间筑顶回落(即美债相对A股的投资性价比触顶下行),且彼时A股市场资金供给恰处于疲弱状态时,都会引发全球资金的显著回流。5月截至9日,“股债收益差”指标约为4.3%,仍处于均值+1x标准差以上的“高配置性价比”区间,因此,在弱美元趋势下,中国资产有望成为全球剩余流动性的主要流向之一。
风险提示:经济复苏节奏不及预期;政策推进不及预期;地缘政治风险;海外降息节奏及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等
责任编辑:何俊熹